
狼牙虾虎鱼是一种凶猛的鱼类,又叫红鳗虾虎鱼,学名是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,属于鳗虾虎鱼科。体很长,鳗形,侧扁。头中大,侧扁。吻宽钝。口大,斜裂。下颌突出。上颌齿2行,下颌前部齿3行,后部2行;两颌外行齿扩大,每侧具4~6犬齿,排列稀疏,露于唇外;下颌联合处后方具1对犬齿。舌游离,前端平直。眼小。眼间距宽。头部无小须。鳃孔大,鳃盖膜与峡部相连。鳃盖条5。鳃耙短小。头体被退化小鳞。背鳍连续,背鳍和臀鳍均与尾鳍相连。胸鳍尖长,约与腹鳍等长。左、右腹鳍愈合成1吸盘。尾鳍尖长。
狼牙虾虎鱼
红头虾,小狼鱼,狼鱼
鲈形目
虾虎鱼亚目
鳗虾虎鱼科
狼牙虾虎鱼属
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
主要产地
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、我国沿海均产,以南海、东海产量较多。
形态特征
狼牙虾虎鱼的视力已经退化,双眼隐于皮下,而且口很大,还有弯曲长牙露出唇外,其鳞片已退化。
体延长而侧扁,呈带状。一般体长9~20厘米,体重20~35克、眼小,退化,埋于皮下。口大,斜形、下颌及颏部向前突出、上下颌的外行牙为6~12个尖锐弯形的大牙突出唇外,口闭合时露于口外,似狼牙状、背鳍、尾鳍、臀鳍互相连接为一整体。胸鳍宽且长,上部鳍条游离呈丝状、体裸露无鳞。全体紫色。胸鳍、腹鳍有时具黑褐色边缘。
生存环境
狼牙虾虎鱼多分布在温热带的淡水、半淡碱水和海域,栖息在河口、海湾、红树林湿地或沙岸海域等泥质的环境,由于此鱼懂得挖沙洞藏身,所以一般上不容易见到,所以大马渔民鲜少会捕获此类鱼。狼牙虾虎鱼的俗名还有蛇羹、狼濑或顽皮鱼等,之所以称为顽皮鱼,是因为此鱼生命力很强,即使头部被斩,在短时间内它也不会死。[1]
在香港和越南等地,这类鱼可以作为桌上佳肴;但是在马来西亚则很少见。
由于此鱼懂得挖沙洞藏身,所以一般上不容易见到,所以大马渔民鲜少会捕获此类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