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三岔口
历史地名
三岔口怎么写好看:
三岔口历史词典解释
即今东东南三岔口乡。因位于瑚佈图河(亦作)汇入处而得名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于此置绥芬河厅。
(1)地区名。在市南开、、河北三区交会处,金钢桥附近。北、于此汇流入,以交汇处得名。旧三岔口在今狮子林桥附近,1918年海河截弯调直,三河相汇处北移至金钢桥北侧。金时在三岔口附近建直沽寨,元称海津镇。元代海运兴起,三岔口一带成为舟船停泊、船工休憩的场所。明代疏通,水路运输更为发达,商业、手工业也随之发展,成为天津当时最繁华的地区。古诗曾有“晓日三岔口,连樯集万艘”、“沽上人家千,繁华风景小”之赞。1983年建有纪念碑。(2)集镇名。在天津市宝坻区北部、泃岸。三岔口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650。始建于辽。因建在泃河、、辽代运粮河汇流处,故名。古称三岔城。聚落由三岔口、西小庄、庄三自然村组成。有衬衫、丝带、缝纫等厂。三赵、宝路经此。
词语分解:
- 口 kǒu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:口腔
历史地名推荐:
即“幽谷泉”。